简聊 Web3 理性观看 冷静思考

web:真是超强啊,感觉没有 web2 过渡它也能赢 web2:太强了,好像还没有用全力 一刻也没有为 元宇宙 的炒作而哀悼,下一个赶往现场的是 web3 web2:没能让 web3 大人使出全力,我很抱歉 web3:一个值得铭记的对手,我会记住你的

Web3

上面开个玩笑哈,只是最近看到的,浪子觉得很好玩😃。本文所说的比特币、加密货币、非同质化代币、代币等统一可以说是 虚拟货币。Web3 中的个人钱包(也就是代表个人身份和账号等信息) 就是这些虚拟货币,可以用来交易。

互联网软硬件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版本迭代,互联网的概念也是如此。Web3 就是第三代的 Web。

第二代网络有其自身的缺陷,并且这些缺陷作为用户来说,我们或多或少已经感受到了这些缺点:

Web3 的核心是通过区块链、加密货币和非同质化代币将权力以所有权的形式归还用户。它有以下特征:

由于 Web3 是相当新的,许多建设者、开发者、业余爱好者和加密爱好者正在尝试使用各种 Web3 技术,以提供更安全、更开放和更智能的应用。web3 应用包括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AO)、去中心化金融(DeFi)、加密货币(包括稳定币)私人和数字基础设施、虚拟数字媒体如 NFT 和虚拟花园,以及区块链驱动的视频游戏。

区块链

Web3 的发展是需要融合区块链技术的,目的是实现数据的 不可篡改和毁灭。中心化呢,是高度依赖平台或者机构。比如,腾讯要是崩了(倒闭),你在腾讯所有的联合信息也不复存在,你的腾讯账号也就不能再使用了。

web3 的领域/方向/名词

  • 上面是现在比较热门的方向,未来还会出现新的细分市场,毕竟未来的事情,谁知道呢?
  • 至于相关领域的产品已经有很多了,有兴趣可以自行了解。

Web3 相关概念

区块链

区块链作为 Web3 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,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,它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,将交易记录以区块的形式链接在一起,并通过共识算法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一致性。

区块链的最著名应用就是比特币,但它也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,如智能合约、身份认证等。区块链的核心特点是去中心化和安全性。

在区块链世界中,比特币和以太坊是最著名的两个平台,尽管都使用了区块链技术,但它们在设计、目标和应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
以太坊

2013年,一个年轻的程序员、同时也是比特币的狂热爱好者 Vitalik Buterin 注意到,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,但是其功能只用于处理货币交易。他想要创建一个更加灵活的平台,除了货币交易,开发者还能够构建各种应用。于是,以太坊于 2015 年应运而生。

以太坊同样是一个开源的、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,它不仅支持原生的加密货币:以太币( ETH ),还提供了一个运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( DApp )的生态系统。这些应用程序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,运行在以太坊虚拟机( EVM )上。如果说比特币是一个全球分布式账本,那么以太坊就是一个全球分布式计算机。

智能合约

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,它可以在其上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。这个概念最早由尼克·萨博于 1995 年提出。由于缺乏支持可编程合约的数字系统和技术,它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实际产业中。直到比特币的出现,人们意识到其底层技术区块链可以为智能合约提供可信的执行环境,智能合约和区块链之间于是有了紧密的联系。

智能合约是以太坊平台的灵魂所在,它们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、可以自动执行的代码,代码中包含了所有的运行规则。当预设的条件被满足时,合约便会自动执行相关的功能。

你可以把以太坊想象成一台自动售货机,你走到这台售货机前,选择了一瓶可乐,然后将需要的以太币(ETH)投入到售货机中。售货机内部运行的程序(智能合约)会自动验证你的支付,然后立即向你投递一瓶可乐。购买可乐的整个过程由智能合约来控制,无需第三方中介,降低了交易成本。智能合约代码是完全开源的,这样确保了交易的透明性。

智能合约本质上是 一段自动执行的传统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。当触发执行的条件一旦满足,预设的逻辑就会读取数据进行计算,并将结果保存在区块链中。与之相比,传统合约通常以纸质形式存在,依赖于第三方执行,并且当执行出现问题时,需要通过公共司法系统来解决,既耗时又昂贵。智能合约的特点包括高度自治和去中心化,无需第三方干预即可自动执行,这降低了交易成本并缓解了信任问题。

智能合约可以用多种编程语言编写,包括 Java、Go 和 Rust 等。不同的区块链平台支持不同的编程语言。例如,以太坊平台最流行的智能合约开发平台之一,支持 Solidity,Serpent 和 LLL 三种语言,其中 Solidity 是最稳定且官方推荐的语言。Remix 是一个支持智能合约开发的环境,提供在线及本地安装版本,开发者可以利用它编写、编译和部署智能合约。

  • 智能合约就像业务代码,用户请求时返回对应的数据信息。
  • Remix IDE :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以太坊智能合约开发环境,它提供了一个简单易用的界面,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轻松地编写、测试和部署智能合约。

上链

区块链技术可以存在多条链,每条链都是一个独立的分布式账本,记录着各自的交易和状态。这些链可以是完全独立的,也可以通过某些机制(如跨链技术)相互连接和通信。这与 Web2 的不同平台有本质的区别。

在 Web2 中,不同的平台通常是由不同的中心化组织运营的,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数据孤岛,即数据不互通,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的体验和数据是割裂的。例如,社交媒体平台 A 的用户数据和活动记录不会自动同步到平台 B。

而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核心特点是去中心化,这意味着没有单一的中心化机构控制整个网络。每条区块链上的数据和交易记录都是公开透明的,并且由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共同维护。如果多条区块链之间实现了互操作性,那么它们可以共享信息和价值,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之间无缝地转移资产和数据。

此外,区块链技术还提供了智能合约,这是一种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协议,可以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。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是不可篡改的,这为去中心化应用(DApp)提供了基础,使得在区块链上构建的应用程序可以更加安全和可靠。

Web3 重要的就是“上链”,就像连接互联网一样,大家都知道电脑、手机如果不联网是什么情况吧?如果不上链就没有价值可言,或者说价值很小?

目前有链上、链下还有侧链的概念,浪子也看不懂,只是知道是为了系统性能的权衡,不错,即使是 Web3 也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和存储成本。不过浪子感觉,链下没什么价值可言,虽然有“轻校验”(例如 md5、hash 等摘要算法校验),但还是违背了 web3 的目的。不可否认的是,“链下”技术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扩展性,并且降低了成本。

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(DAO)

DAO 全称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,中文翻译:去中心化自治组织。DAO 是一种由智能合约管理的去中心化组织,它没有中心化的领导机构,而是由所有成员共同治理。DAO 的成员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,并监督组织的运营情况。DAO 的核心特点包括去中心化、透明性和自治性。DAO 概念的第一次提出,是在 2013 年 9 月,由 EOS 的创始人 Daniel Larimer 提出的,但由于比特币不具备图灵完备性(不能在上面编程),所以直到 2015 年以太坊推出后,DAO 才真正开始发展。

去中心化:DAO 不存在单一的控制中心,而是由持有代币的参与者共同构成网络,每个参与者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组织的决策过程。

透明性:DAO 的所有交易和决策都是公开的,因为它们被记录在区块链上,任何人都可以查询和验证。

自治性:DAO 的运作逻辑被编码在智能合约中,这些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决策流程,如资金分配、项目投票等,减少了人为干预的可能性。

DAO的运作方式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的。智能合约是一种自我执行的计算机程序,它根据预设的条件和规则自动处理事务。在DAO中,智能合约定义了组织的规则和决策流程,代币持有者则通过投票来进行决策。例如,代币持有者可以投票决定组织资金的使用、项目的资助、规则的更改等。

身份

身份是指由一些独特特征定义的一个人的自我意识。身份表示一个个体,即一个独立的人类实体。身份也可以指其他非人实体,比如组织或行政机构。

Web3 不需要在各个平台上注册各自的账户信息,可以使用以太坊地址和以太坊域名服务配置文件控制你的数字身份。使用以太坊地址可以提供跨平台单点登录,这种登录安全、抗审查并且匿名。

NFT(Non-Fungible Token)

在介绍非同质化代币( NFT )之前,我们需要先了解“同质化”和“非同质化”的概念。

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,同质化 代表着 可互换性。比如你拥有 1 个 BTC,而我也拥有 1 个 BTC,尽管这两个 BTC 可能在不同的钱包地址中,但它们具有相同的价值,可以直接交换,这就像你用一张 100 元的钞票换另一张同样面额的 100 元钞票一样。

非同质化代表着独一无二,不可替代。正是这样一种唯一且不可互换的数字资产,NFT 的应用场景包括数字艺术、游戏、音乐、电子书等领域。例如,在数字艺术领域,NFT 可以用于创建独一无二的数字画作,并且可以被收藏和交易。在游戏领域,NFT 可以用于创建游戏中的独特道具和角色,并且可以被交易以获得价值。

NFT 的价值在于它们的独特性和可验证性,它们可以为数字资产带来真正的所有权和价值,并为创作者和收藏家提供一个新的经济模式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NFT 的价值也存在一定的波动,因此投资 NFT 需要谨慎。

还记得很久以前有一位名人的 猴子 头像?

钱包

在 Web3 生态中,钱包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,因为钱包中保存着可以让你控制资产的关键信息:私钥。与真实世界的钱包不同,Web3 钱包并不直接存储加密货币(加密货币都存储在区块链中),只用来管理和交易加密货币。

钱包地址可以当做你在区块链上的账号,它是一个公开的字符串,主要用于接收和发送加密货币。就像你的银行卡账号一样,人们需要知道你的钱包地址才能向你转账。同样,当你想要给别人转账时,你也需要知道对方的钱包地址。

在 Web3 生态中,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的增多,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钱包,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提高交易的便捷性。这些钱包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
每种钱包都有其独特的使用场景和优势。用户在选择钱包时,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对安全性、便捷性的偏好来决定。例如:

在 Web3 的世界里,钱包不仅仅是管理加密资产的工具,还是你在去中心化网络上的身份凭证。钱包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你的资产安全,如果别人得到了你的私钥,就像是别人拿到了你的银行卡密码,他们就可以完全控制你的钱包和里面的资产。因此,钱包的安全非常重要。

比特币

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加密货币,由一个化名为中本聪( Satoshi Nakamoto )的人或组织在2009年创建,但中本聪的真实身份至今未知。与传统的法定货币(如美元、欧元、人民币等)不同,比特币没有中央银行来控制或发行。它只有电子形式,没有物理实体,只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交易,且每一笔交易都是公开透明的,所有交易信息都记录在区块链这个分布式账本上。

比特币是第一个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,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:

如何实现 Web3

Web3 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区块链技术:包括以太坊、比特币等公链,它们提供了去中心化的账本和智能合约平台。
  2. 智能合约:运行在区块链上的自动执行合约,它们定义了参与者之间的交互规则。
  3. 去中心化应用(DApp):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构建的应用程序,它们通常具有开源、去中心化、自治和激励兼容等特点。
  4. 去中心化存储:如 IPFS(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),它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,用于存储 DApp 的数据。
  5. 去中心化身份(DID):一种新型的数字身份识别方法,允许用户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份数据。
  6. 加密货币和代币:用于激励网络参与者,以及作为 DApp 内部的经济系统。
  7. 跨链技术: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性,如 Polkadot、Cosmos 等。

从 0 开发需要以下步骤:

Web3 的局限性

我佛不渡穷比

虽然 Web3 的理念很好,人人都可以参与,不阻挡任何人。的确,它确实不阻挡任何人参与,因为是我们自己阻挡自己:里面商品的费用比较高昂,不太富裕的国家、不太富裕的人(比如浪子)就只能看看。

当然,可以自己输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,例如文章、视频等赚取虚拟货币。

像微信一样的体验

目前使用 Web3 的技术门槛较高,用户必须自己了解安全问题,上面也说了,用户对自己的授权要负责。另外,有时需要阅读相关的文档并浏览晦涩的用户界面。钱包提供商正在努力着重解决这个问题,但在 Web3 大规模采用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中心化基础设施

Web3 生态系统很年轻,所以正在迅速发展(好好理解这句话),有超大的提升空间。因此,它目前主要依赖中心化基础设施(GitHub、Twitter、Discord 等)。许多 Web3 公司争先恐后填补这些空白,但构建高质量、可靠的基础设施需要时间。

Web3 的未来愿景

Web3 是一个年轻且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。 Gavin Wood 在 2014 年创造了这个术语,但其中许多想法直到最近才成为现实。我们经历了人们对加密货币的兴趣大增、二层网络扩容解决方案的改进、新治理形式的大规模实验以及数字身份的革命。

其实想要在 Web3 领域有所成就,需要把握两个核心(一个基本点:资本很重要):

因为 Web3 就是打通了金融交易,所有交易都在链上,都能追溯,虚拟资产货币的支付更加便捷、透明。但是,Web3 也仍然存在着安全问题、政府法规以及世界上某些地区的不可用性,以及一些目前未知的问题。只能说它是一个“趋势”。

oh my god!后面参加了黑客松的一些大使会议,发现自己狭隘了。上面所说的两个核心只是短期的利益,并不是 Web3 的全部。对于开发者而言,其实还是编写应用。

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,个人感觉,Web3 其实更像是另一种赌博方式,“炒作”自己的内容从而增殖。还有就是,互联网是很浮躁的,尤其是 AI 发展后,大家都在为钱而奔波,但互联网无限放大这一点。诸君如何看待 Web3 呢?

个人看法

纵观下来,web3 中,区块链更加像是平台了,有着 web2 中不同厂商的意味。有些操作、交互需要跨链才可以完成。(你也可以理解为跨平台,例如腾讯的产品调华为的产品?)

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了用户,只需要一个钱包地址,就可以在各个平台反复横跳,来回玩耍,但是需要用户保管好自己的密钥。还有就是 web3 的目标:不可篡改和透明化。浪子觉得就目前而言,搞这个不现实,要搞的话肯定是要出海的。

版权声明

作者: 浮生一梦

链接: /posts/2024/06/web3/

许可证: 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
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评论

开始搜索

输入关键词搜索文章内容

↑↓
ESC
⌘K 快捷键